. 常見問題
. 研究文章
 
首頁 >> 研究文章
<--回到問題列表
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病變

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病變 

【摘要】

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主要的併發症之一,屬於複雜的疾病,影響範圍廣,如:周圍神經病變、自主神經病變、腦神經病變,屬中醫的三消、痺證、痿證、癡呆、昏迷……等範疇。

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病變有獨特效果,中醫以「辨證論治」作為「醫療準則」使用中藥、針灸、推拿、按摩……等療法,可有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病變,尤其針灸治療,可以刺激神經、改善大腦與中樞神經的訊息,調節經絡氣血的運行,與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。

關鍵詞:糖尿病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、糖尿病神經系統病變、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

【前言】

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,所以患者有增無減,每年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,並且罹病時間越長,併發症愈多、病情愈嚴重,多少會併發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。

糖尿病併發神經系統病變症候群的治療,目前仍是世界醫學的難題,西藥在這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,目前以控制血糖為主,以及改善代謝、改善血循環、止痛、抗焦慮、抗癲癇、鎮定劑、維它命B12……等治療,但用藥愈多,副作用就愈不容忽視。

多年來運用中醫藥、針灸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日益增多,尤其是周圍神經病變,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更屬國際先進行列,並獲得良好的療效,十分直得推廣。

病因病機

一、中醫病因病機

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表現相當複雜,屬於中醫的三消、痹證、痿證、腰腿痛、……等數十種病症

 

三消病因病機:

《內經》素問通評虛實論:「帝曰:消癉虛實何如?岐伯曰:脈實大,病久可治;脈懸小堅,病久不可治。消者,三消之總稱,謂內熱消中而肌膚消瘦也……。」

劉河間《三消論》曰:……消渴之病,治當補腎水陰寒之虛,瀉心火陽熱之實,除腸胃燥熱之甚,濟身中津液之衰,使道路散而不結,津液生而不枯,氣血和而不澀,則病自已。

張戴人云:三消之說,當從火斷,火之為用

《素問》有消癉、消中、消渴、風消、膈消、肺消之說,消之證不同,歸之火則一也。此三消從火之說。

《袖珍方》云:人身之有腎,猶木之有根,故腎臟受病,必先形容憔悴,雖加以滋養,不能潤澤,故患消渴者,皆是腎經為病。……又言三消皆本于腎也。

何柏齋曰:……凡治消者,在清火壯水,二者之間,但察三焦虛實,或滋或瀉,隨所宜而用之……

 

病因病機:

1.內傷腎虛:

腰為腎之府,腎之精氣所灌溉區域,如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、勞役傷腎,以致腎虛無以濡養筋脈導致神經病變;古今醫家對腎虛所引起的疾病甚為重視,認為腎虛是致病關鍵,常因腎虛而引起,否則雖有外邪(風、寒、濕、痰飲、濕熱、氣滯、血瘀)亦不致病。

 2.外感風寒濕:

三痺之因:

外感風寒濕三氣雜合,因久居濕冷之地、衣著冷濕、淋雨涉水、勞汗受風……等,均可受風寒濕外邪侵襲,寒邪凝滯、濕邪粘聚,若著阻滯經絡,不通則痛,常使疼痛、酸、麻反復難愈。此外濕熱亦可致病,如長夏濕熱,或寒濕蘊積日久,鬱久化熱,流注膀胱經脈引發四肢神經病變

三痺之名:

風邪勝者,其痛流走,故曰行痺。

寒邪勝者,其痛甚苦,故曰痛痺。

濕邪勝者,其痛重著,故曰著痺。

此為病之因而得名,曰三痺也。

五痺之名:

筋痺:筋攣節痛屈而不伸也;筋痺不已復感於邪,內舍于肝,成肝痺。

脈痺:脈中血不流行而色變也;脈痺不已復感於邪,內舍于心,成心痺。

肌痺:頑木不知痛癢也;肌痺不已復感於邪,內舍于脾,成脾痺。

皮痺:皮雖麻尚微覺痛癢也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于肺成肺痺。

骨痺:骨重酸疼行走困難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于腎成腎痺。

亦在血脈之中隨脈上下為病故同脈痺但患有定處不似脈痺左右相移。

 

病因病機:

《內經•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:「黃帝問曰。五臟使人痿何也。痿者。四肢無力委弱。舉動不能。若委棄不用之狀。夫五臟各有所合。痹從外而合病于內。外所因也。痿從內而合病于外。內所因也。」

《內經》:「帝曰:何以得之?岐伯曰:……肺熱葉焦,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,此之謂也」。

《素問》痿論篇曰:大經空虛,發為肌痺,傳為脈痿;思想無窮,所愿不得,意淫于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……,

經》曰:筋痿者,生于肝,……痺而不仁,發為肉痿,《下經》曰:肉痿者,得之濕地也;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于腎,腎者水臟也,今水不勝火,則骨枯而髓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,

故《經》痿曰:骨痿者,生于大熱也。

此明痿病之因也。……血去則經脈空虛,無以滋養肌肉而發肌痹,痺者,麻木也,久則傳為脈痿矣;……陽氣變成邪熱,以致宗筋弛縱而成筋痿,……以邪熱熾盛,精不藏腎也,肝主筋,故筋痿生于肝,使內損其精也。……故傷濕則肌肉不仁而成肉痿,……熱舍于腎,更耗其精,以至骨枯髓虛,兩足軟弱,不任其身,而成骨痿也。

《內經》論痿證之因:五臟各有所合,皆能使人痿。痿者,痿弱無力,舉動不能也。

故:肺痿者,皮毛痿也,蓋熱乘肺金,……足弱不能行也。

心痿者,脈痿也,心氣熱,則火獨上炎,……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。

肝痿者,筋痿也,肝氣熱,則膽汁溢泄,故拘急而攣,為筋痿也。

脾痿者,肉痿也,脾氣熱,則胃干而渴,故肌肉不仁,發為肉痿。

腎痿者,骨痿也,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其脈貫脊,其主骨髓,故腎氣熱,則發為骨痿。

二、西醫病因病機

現代醫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和發病機制,目前尚不能以單一病因學說證明全部的神經病變,但多數學者認為,致病機轉與下列學說有關:

(一)缺血學說:糖尿病微血管病變,即神經血管硬化,幾乎所有臟器皆可能發生,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內皮細胞增生,管腔狹窄、血流受阻,造成神經缺血及缺氧的病變。

(二)代謝異常學說:有證據顯示,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所產生一連串代謝紊亂效應,而引起結構與功能障礙,皆統歸於代謝因素,如下:

1. 山梨過多:長期高血糖,激活多元醇代謝通路活性增高,醛糖還原酶活性提高,催化還原為山梨醇,導致山梨醇、果糖堆積在細胞內,造成神經細胞腫脹變性,導致早期神經傳導功能障礙。

2. 肌纖維醇缺乏:葡萄糖與肌纖維醇結構類似,高血糖狀態下葡萄糖取代肌纖維醇,因此肌纖維醇缺乏,引起Na+ K+ ATP酶的活性下降,神經組織傳導速度減慢。

3. 蛋白質糖化:高血糖狀態下葡萄糖會使神經內蛋白質糖化,而干擾神經蛋白質合成,引起神經細胞結構與功能異常,導致軸突萎縮,造成神經傳導功能障礙。

4. 脂質代謝異常:因胰島素不足,常使神經的脂質代謝異常,引起神經傳導速度減慢,程度嚴重時,則形成不可逆病變。糖尿病神經病變另與自身免疫、遺傳因素、維生素缺乏、神經生長因子缺乏……等有關,需進一步研究。

【病理】

現代醫學對糖尿病周圍經病變的病理所知不多,周圍神經病變雖有一些認識,仍缺乏全面了解,另外,自律神經病變、腦神經病變只有少數病理解剖資料,目前所知如下:1.血管腔變窄:其病理主要是供應神經養分的血管腔變窄,以及動脈梗塞。2.神經變質:軸突變性,軸突膜異常、軸突腫脹、鞘膜變性、節段性脫鞘、細胞突起變薄、膠原纖維增生…等,而嚴重影響電訊與介質之傳導。

臨床現象

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,由於病因、病機不同,受損神經類型、部位不同,因此臨床表現亦不相同,可歸納不同的綜合有單側、雙側、對稱、不對稱,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居多,臨床上常見的病變有坐骨神經、股神經、閉孔神經、脛神經、股後側皮神經、隱神經、腓腸神經、橈神經、尺神經、正中神經、臂叢神經…等,電生理檢查常呈現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均有異常;如下:

1)對稱多發性神經病變:

感覺障礙:下肢症狀比上肢多見,臨床表現四肢末端麻木,伴有蟻爬、蟲爬、刺痛、灼熱輕癱、觸電感、如穿襪子、戴手套樣感覺,甚至會有不平衡感。

疼痛障礙:呈現灼痛、鈍痛、刺痛、鑽鑿痛…,似乎在骨髓深部痛,有時劇疼如截肢痛,疼痛現象晝輕夜重。

體癥障礙跟腱反射、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;震動覺減弱或消失;位置覺減弱或消失,尤其以深部感覺減退最明顯。

這些症狀通常是從腳趾、手指出現,之後逐漸往上發展,若病情嚴重,四肢末端完全失去各種感覺功能,如觸、壓、冷、熱、痛,通常在夜間症狀會較嚴重,所以,病程較久後會出現腳部肌肉萎縮及肌力減退的現象,病況的逐步進展會造成足部的潰瘍或關節的病變。

2)不對稱多發性神經病變:

臨床表現,常伴有四肢近端無力,或有劇烈疼痛,合併肌肉萎縮,以運動神經系統的障礙為主,感覺障礙不明顯,起病較為急性,上肢以正中神經、臂叢神經、橈神經、尺神經較為常見;下肢以坐骨神經、股神經、閉孔神經、股後側皮神經、脛神經較為常見。

治療

(一)中醫辨證論治

1、陽虛凝絡

症候:下半身常有冷感,大腿、小腿、足背或足趾放射痛無定處,遇寒加劇,得熱痛減,夜晚時痛不減,行走、活動受牽制更痛,消渴病,飲水一斗,小便亦一斗,命門火衰,腰痠腳軟、麻木,舌苔蒼白色,脈虛弱、沉遲。

治法:溫補腎陽、溫經通絡。

方藥:桂附地黃丸加減熟地黃25g山藥15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2g澤瀉12g肉桂4g、炮附子12g

加減元氣虛加人參,足軟加牛膝。

2、陰虛骨痿

症候:四肢麻木,酸痛無力,行走不穩,兩足軟弱,不任其身,大熱而渴者,陰虛火動,心煩,淺眠易醒,尿赤,舌紅苔薄,脈大實數。

治法:滋陰降火、益陰通絡。

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減熟地黃25g山藥15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2g澤瀉12g、黃柏12g知母12g

加減:便秘加大黃,渴加石膏。

3、氣虛血

症候:身體不仁,四肢麻木,疼痛無力,行走不穩,面色無華,唇、指淡白,倦怠少氣懶言,心悸氣短,舌淡苔白,脈陰陽俱微,俱濇,俱小緊。

治法:益氣養血、榮筋通絡

方藥: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:25g、桂枝15g、赤芍15g、當歸12g秦艽12g、茜草12g

加減元氣虛加人參,陽氣虛加附子,氣虛倍黃耆,血虛加雞血藤,手軟倍桂枝,足軟加牛膝。

4、瘀血阻絡

症候:四肢麻木無力,疼痛劇烈,疼痛如刺,痛有定處,痛處拒按,行走疼痛加劇,足背或足趾麻木知覺減弱或消失,舌暗紫,或瘀斑,脈澀。

治法:疏經活血、祛瘀通絡。

方藥:身痛逐瘀湯加減:秦茭10g、沒藥10g桃仁10g當歸15g紅花5g香附10g牛膝15g地龍10g五靈脂5g

加減:行血活血鱉、茜草,破血化瘀加水蛭、地龍。

5、腎虛內傷

症候:四肢麻木無力感酸痛逐漸嚴重,日久不癒,勞役更甚,臥則疼痛減輕,舌淡蒼白,脈沉細、弱。

治法:補益肝腎、袪邪補絡。

方藥:獨活寄生湯加減:獨活15g當歸10g杜仲15g秦茭10g、赤15g防風10g桂心g黨蔘20g桑寄生15g細辛g牛膝2g熟地1g

加減:陽虛可加炮附子、肉桂;陰虛可加生地、龜板。

6. 寒濕凝滯

症候:足趾冰冷疼痛,遇寒加劇,得熱痛減,夜晚加劇,下半身常有冷感,行走、活動無力,肌膚冷無血色,甚則暗紫色,舌苔蒼白,脈細欲絕。

治法:溫經散寒、通陽活絡。

方藥:當歸四逆湯加減赤芍15g、當歸12g桂枝12g、當歸12g、細辛3g、通草3g

加減:久寒加吳茱萸、生薑,元氣虛加人參,足軟加牛膝,命門火衰加炮附子,破血化瘀加水蛭、雞血藤。

 

(二)針刺療法

1、體針

主穴:肝俞、心俞、脾俞、肺俞、腎俞

配穴:上肢選穴:大椎、雲門、中府、天府、尺澤、孔最、肩髃、肩峰、肩貞、手三里、肘髎、少海、養老、後溪、合谷、阿是穴,強刺激或加電針。

下肢選穴:大腸俞、秩邊、居髎、八髎、膀胱俞、環跳、殷門、承扶、委中、陽陵泉、承山、懸鐘、崑崙、阿是穴,強刺激或加電針。

寒濕者,加命門、關元;濕熱者,加大椎、曲池;瘀血者,加血海、三陰交;肌肉萎縮者,脾俞、足三里。

2、耳針

主穴:胰、內分泌、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。

選穴:上肢選穴:肩、肘、腕、指。

下肢選穴:腰、臀、膝、踝、趾、腰痛點、坐骨神經。

 

(三)其他療法:推拿、按摩

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,也有相當好的效果,方法簡單,只需搜尋麻木、無力的經絡與搜尋疼痛點等,加以推拿、按摩、拍打,創造有利的物理性條件,促進恢復局部血液循環,修復受損的神經、血管、肌肉。